美貿易代表:中國在稀土領域占主導,讓美國供應鏈“很脆弱”
2023-08-27 21:27:37    騰訊網

(觀察者網訊)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(yè)頻道(CNBC)26日報道,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印度出席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(B20)期間接受采訪聲稱,中國在稀土領域的“主導地位”令美國的供應鏈變得脆弱。

報道提到,稀土金屬可被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車電機等高科技產品,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已經建立起了加工稀土金屬的能力,這使中國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全球市場上擁有了巨大的定價權。

當被問及美國是否在稀土領域受中國影響時,戴琪承認,中國在全球稀土金屬市場具有“非常明顯的主導地位”,“我確實認為他們在稀土供應、提取和加工方面把握著重要的‘咽喉要道’(choke point)”。


【資料圖】

20世紀80年代,美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應國。戴琪說,中國從某個時候起“非常聰明地認識到了稀土的實用性”并大規(guī)模加工生產,以美國無法競爭的價格向世界市場銷售,而美國生產商則相繼停產。

戴琪接受CNBC采訪截圖

“就供應鏈而言,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并不是我們想要的位置。”戴琪聲稱,就稀土供應而言,中國壟斷了全球市場,美國目前仍然“非常脆弱”且容易被影響。此外,中國還是澳大利亞鋰產品的“唯一買家”,她宣稱,這給了中國政府另一個杠桿支點。

戴琪借此開始炒作中國威脅,將矛頭指向中國政府對稀土行業(yè)的政策支持,稱中國的優(yōu)勢并不一定是像稀土儲量這樣的“天然優(yōu)勢”,而是中國推行的“協調的工業(yè)和貿易政策使其能夠占領市場”。

她渲染道:“我想提請你們注意的不僅僅是(美國稀土產業(yè))因中國(海外)投資而面對的脆弱性,而是中國目前在世界(稀土)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意味著它能夠打開水龍頭,也能關閉水龍頭。”

CNBC則提到,中國至少每五年制定一次經濟計劃,提前數年制定出提高技術自給率和實現碳中和等重要目標。報道承認,這種提前規(guī)劃的做法已經成功讓中國工業(yè)在某些領域的供應鏈中占據重要市場份額,新能源汽車就是范例之一。

這不是西方第一次炒作所謂“中國稀土擔憂”。7月3日,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宣布對鎵、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(fā)外界高度關注。路透社當時發(fā)表文章,宣稱隨著上述管制措施的出臺,一些人“擔憂稀土可能成為下一個(目標)”。

文章稱,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精煉產量的90%,歐洲和美國正努力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。路透社援引美國高盛集團6日的預測稱,要復制中國每年5萬噸的稀土產量,西方可能需花費150億至300億美元才能“匹敵來自中國的稀土供應”。

北方稀土集團2022年發(fā)布的年報曾分析稱,近年來全球新探明的稀土資源儲量日益增多,以美國、澳大利亞、緬甸等為代表的多元供應格局已經形成,而產能多點釋放對我國稀土市場供給格局形成一定沖擊。但我國在稀土冶煉分離領域占據主導地位,且作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,有明顯成本優(yōu)勢。

面對所謂“中國稀土擔憂”,中方此前早已做出過回應。中國外交部發(fā)言人指出,中方一貫認為,關鍵礦產資源國都應該為保障相關產業(yè)鏈供應鏈安全穩(wěn)定發(fā)揮積極作用,共同承擔全球相關礦產供應的責任,確保相關經貿合作正常開展。同時,不應將世界經濟政治化、工具化、武器化,破壞全球產業(yè)鏈供應鏈穩(wěn)定,沖擊現有世界經濟體系。中方將繼續(xù)深度參與全球產業(yè)分工和合作,維護多元穩(wěn)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。

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,未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
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