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鳳凰網《風暴眼》出品
文|洄野 編輯|劉培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當ChatGPT浪潮席卷全球,人工智能大潮所向,在國內激起了千堆雪:資本市場的如火如荼,技術變革的倫理爭議,企業(yè)的趁熱打鐵,匯聚成了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流。
潮流所向,奔騰的激流下,亦有著無數隱藏的暗礁和垃圾,被沖出水面。
一個月前,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遭國家監(jiān)委立案調查,其一系列貪腐行為被公之于眾:曾經眾口稱譽的“芯片狂人”卻涉嫌貪污、為親友非法牟利等職務犯罪。而趙偉國多年來熱衷投資的企業(yè)、項目,也被重新一一檢視。
小罐茶,意外地因為芯片事件再次進入公眾視野:趙偉國為何多次為杜國楹輸血,甚至甘愿進入陌生的茶領域。杜國楹和他的小罐茶,究竟有何魔力?背后還有什么利益勾連?
小罐茶確實有魔力。在鋪天蓋地的海量信息里,小罐茶既傳統,又現代;既時尚,又跟風接地氣;既有翻新出奇的營銷活動,也有實打實的深度研發(fā)。商業(yè)模式上幾乎無懈可擊,更是集一身之力擊潰茶業(yè)遺留千年的所有痛點。
即使在創(chuàng)下營收高峰后經歷了“收智商稅”的質疑,被稱為“營銷大師”的杜國楹,也仍能迅速展開新一輪的反向“洗白”。他開通個人視頻賬號,拿網友的質疑點來自黑和調侃,很多人看了后覺得他坦誠敞亮。他面向媒體和鏡頭,不再說自己賺了多少錢,反而開始講述自己投入了多少錢。更是直言創(chuàng)業(yè)小罐茶十年來,根本沒賺一分錢,不信,等十年二十年后,小罐茶上市了,看小罐茶的財務報表就知道了。
這讓故事走向變得更加奇特,聽起來很像某位資本寡頭告訴你他的目的是為了慈善和公益一樣,透露著赤裸裸的虛偽。在與杜國楹有過一面之緣的媒體人眼里,飯桌上,情到深處時,杜國楹會紅了眼眶。小罐茶的公關們還會恰當地插幾句老杜創(chuàng)業(yè)的不易。
從好記星,到E人E本、8848手機,做了15年消費電子的杜國楹,是如何將趙偉國拉入自己的陣營?小罐茶教科書級的成功營銷,又滲透著營銷專家杜國楹怎樣的“心法”?
01 小罐到底賺不賺錢?
小罐茶,醞釀4年,產品上市2年,突破20億零售額,躍居為茶行業(yè)零售第一品牌——這是公開報道中,小罐茶橫空出世時的顛覆者形象。
這樣的迅速成功令業(yè)界側目,而對于商場老手杜國楹來說,從目標客群、品牌定位到定價,他早已鎖定了小罐茶“成功”的關鍵——給小罐茶賦予強烈的“禮品”屬性,為那些事業(yè)有成、有送禮需求但不懂茶的“有錢”群體解決痛點。
小罐茶也因此迅速將茶葉從農產品品類躍升成為高端消費品。
禮品的屬性也決定著小罐茶的價格,最經典的小罐茶金罐的市場價一度高達6250元/斤。
雖然近期小罐茶也推出了相對低價的彩罐系列和多泡茶,但過去的經典系列金罐和銀罐仍是各種送禮場景的主打產品,如今價格比當年還要貴。以天貓旗艦店為例,經典金罐20罐禮盒裝茶葉共80g,售價1099元;10罐禮盒裝茶葉共40g,售價549元。據此推算,金罐系列平均單價為55元/罐,6867元/斤。
這種定價,實在算不上實惠。據艾媒研報,2017年-2018年,中國國內市場茶葉平均售價為129.1元/斤、139.3元/斤。動輒六千元一斤的茶葉已是它們的40多倍,盡管如今物價上漲,這樣的差距仍略顯夸張。更何況,小罐茶為所有品類統一定下高價,茉莉花茶與大紅袍、普洱同樣昂貴,這種“平民變貴族”的操作,也挑戰(zhàn)了市場“質價相當”的慣例。
小罐茶的真實成本也非常低。黃山日報2020年7月報道顯示,“2019年,小罐茶帶動收購黃山地區(qū)茶農鮮葉40噸,帶動黃山茶農收入4000萬元?!币源艘坏毓浪悖唤秕r葉采購成本僅為500元,每罐小罐茶采購成本大約4元錢。
這也是小罐茶廣受質疑的根本原因。
此后的杜國楹為了弱化外界的質疑,在公開渠道上鮮少公布小罐茶的年銷售額,甚至在接受媒體專訪時,還特意強調,根本不賺錢。
2019年10月,他接受虎嗅的采訪,專門回應了小罐茶的“暴利”模式。他表示,6250元/斤的小罐茶,看似價格高昂,但其實根本不掙錢。剔除渠道利潤分配、原料成本、加工制作費用、市場推廣費用以及人工等開支,實際上“只剩下5%凈利潤”。
2022年6月,小罐茶十周年之際,杜國楹在工廠門口專門置放一塊白色打底的“嘲諷”板,上面寫滿了網友質疑的各種點。尤其是針對“智商稅”、“暴利”的質疑,他態(tài)度極其誠懇地說,“總有人說我們毛利得有90%,但其實我們平均毛利率不超過50%”,說到盈利能力,他甚至有點不忿,小罐茶成立十年沒有賺到一分錢。“小罐茶目前的利潤為0,如果不相信,十年二十年上市后去看財務報表就可以驗證?!?/p>
“5%的凈利潤”、“不超過50%的平均毛利率”、投資十年不賺錢……這些話的真假,外界很難求證。但是杜國楹給出的十年二十年上市后看財務報表驗證的說法,確實暴露了他一個廣告營銷出身的企業(yè)家說話方式的“不嚴謹”。
先不說十年二十年后,小罐茶能不能上市,即使上市,小罐茶也沒有義務公開十年二十年前的財務報表。
杜國楹口中的數字也多有偏頗。鳳凰網《風暴眼》從一份裁判文書處了解到,2021年,為了訴求賠償,小罐茶方的律師代表就表示,黃山小罐公司,產品利潤率是56.68%。該黃山小罐公司為其售茶主體,更能代表小罐茶的盈利能力,“平均毛利率不超過50%”的說法更像是一種避重就輕的策略。
即便真如杜國楹所稱的小罐茶盈利能力很弱,也是因為太多的成本放在了營銷、包裝和渠道上。
同為高端茶市場的領先品牌,八馬茶業(yè)2019年至2021年毛利率均在53%左右;天福茗茶毛利率受疫情影響降至2022年的53.6%,在下降以前則多年維持在60%左右。
相比之下,上述公司的凈利率卻遠遠高于小罐茶公布的數據。八馬茶業(yè)2019年至2022年1-3月凈利率始終在9%-10%徘徊,天福茗茶更高,2021年凈利率達到17.7%。
“在毛利率差不多的情況下,小罐茶凈利率卻遠遠低于同行,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小罐茶在營銷渠道上,給渠道商讓利比較多?!睎|莞一位資深財務總監(jiān)告訴鳳凰網《風暴眼》。
銷售渠道方面,鳳凰網《風暴眼》從小罐茶經銷商處了解到,經銷商和渠道商均以55%的拿貨價拿貨,也就是說,其終端售價的45%讓利給了經銷環(huán)節(jié)。
包裝費用的高昂也是毛利率拉開的原因之一。小罐茶的包裝為特制鋁罐,相對成本高。早在2017年,新華社就曾點名其“過度包裝”:據業(yè)內人士估算,“這種一個成本6元左右,皮盒子幾十元,整個包裝近百元?!边@也引得媒體直接發(fā)問:“小罐茶,賣罐還是賣茶?”
02 三年投入近3億廣告費
不過,在毛利率和凈利率大幅差額中,小罐茶更多的心思還是花在了廣告營銷上。
作為曾經風靡一時的背背佳、e人e本、8848手機背后的推手,杜國楹身上早已貼上“營銷大王”的標簽。而此番小罐茶的上市思路,可以說是以往經驗的完美復刻。從“中國最貴的手機”8848到天價茶葉“小罐茶”,他的商業(yè)邏輯似乎一以貫之,通過追求高端、美學、傻瓜式營銷,杜國楹一心想打造中國的“蘋果”。
早期為了讓品牌崛起,小罐茶可謂花費巨資的廣告費。2017年,一條長達3分鐘的“小罐茶,大師作”廣告在央視出現,邁出了打開市場的第一步。此后,小罐茶廣告如旋風一樣席卷央視各大頻道、重慶電視臺等地方衛(wèi)視,“小罐茶大師作”這條廣告語也成為其最顯著的標簽。
雖然杜國楹從未公開過小罐茶營銷廣告的投入資金有多少,但鳳凰網《風暴眼》在梳理其訴訟文書過程中發(fā)現了一組數據:小罐茶公司及其子公司黃山小罐公司在2015年還未正式上市時,廣告制作費就花了210萬元,隨后的三年時間,小罐茶公司和黃山小罐公司累計投入共約2.7億元,其中2018年就投入了1.47億元。
如此的廣告投放力度在行業(yè)中實屬罕見。老字號茶行謝裕大2016-2018三年時間,廣告宣傳費僅投入1707萬元,瀾滄古茶2017-2019年三年投入6743萬元的廣告宣傳費,而小罐茶的廣告投入卻是他們的四至十幾倍。
小罐茶的巨額廣告投放獲得的品牌效應,也吸引了五花八門的模仿,譬如上海一家公司曾因模仿小罐茶的包裝、裝潢被起訴,最終賠償小罐茶300萬元。天眼查顯示,小罐茶發(fā)起的訴訟多達兩百多條,以侵害商標權糾紛、不正當競爭(包裝、裝潢侵權)糾紛等為主。在多個庭審中,小罐茶強調其營銷推廣費用之巨,以證實自身的品牌知名度。
同樣,從其公開活動來看,小罐茶的營銷勢頭也絲毫不減當年。小罐茶近年來組織了多起“噱頭十足”的活動,引人關注。除了春節(jié)、中秋節(jié)必然要靠營銷出圈,還與恭王府、螞蟻及各種傳統、時尚IP聯名,充分引流。2022年春節(jié)前,小罐茶邀請了100位傳統手藝人,制作出“百福圖”,在長城上展示,鋪成了一道長達300米的巨幅“紅毯”,賺足了眼球。同年6月7日,在斯里蘭卡駐華大使館舉辦了一場以“「紅」遍全球的異姓兄弟”為主題的文化交流品鑒會。今年,小罐茶又與新華網合作了春節(jié)“福氣”營銷,在AI大熱之際,運用數字人“筱竹”送福氣,增強了科技感。
轟炸式營銷和巨額廣告投放雖然提高了品牌辨識度,但是過度的營銷,也讓小罐茶自身面臨多項非議。
小罐茶宣稱的“小罐茶大師作”,曾讓網友紛紛質疑八位大師,每人一天炒作1500斤,累不累?盡管杜國楹等曾出面公開解釋——大師作,并非大師親自炒,只是相當于產品經理制定標準,但是網友們并不買賬,嘲諷小罐茶玩弄的不過是文字游戲。
遇挫之后,杜國楹極力避開“大師作”的噱頭,早期八位大師也有人低調淡出小罐茶。杜國楹轉而開始主打“科學制茶”和 “產業(yè)化標準化”。
如果說宣傳“大師作”是一種更傳統的方式的話,新的宣傳方向則流向現代化。
在小罐茶的宣傳中,小罐茶重塑了整條產業(yè)鏈的標準化邏輯。上游,投資數億建設生態(tài)有機茶園,通過標準化、智能化管理改變傳統的小農鮮葉生產模式;中游,與大師合作,從原料選擇,到采摘、制茶工藝,形成完全流水化的生產標準;下游,投資15億元,在黃山建設一座超級工廠,不僅與IBM、百度AI合作研發(fā)挑茶機器人,每天可以完成200公斤毛茶的篩揀除雜工作,還自主研制了茶葉自動罐裝線、茶葉自動包裝線、智能倉儲等智能化設備,實現了無人化、智能化的加工全環(huán)節(jié)。
這聽起來“太完美了”。曾經參觀過超級工廠的人不停地感慨,很難想象中國茶企擁有如此現代化的設備裝置。
而古怪之處,正在于此。這個千年間在中國魚龍混雜的行業(yè),仿佛瞬間被半路改行的杜老師給整得明明白白了。小罐茶集一身之力,就解決了我國茶行業(yè)的幾乎所有痛點。
茶葉原本為農產品,屬于非標準化產品。最大的特點是靠天吃飯,從產地,到采摘標準、采摘時間,都有很多講究,而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都有諸多影響因素,因此當茶葉出現在消費者手上時,就有了不同的味道。
茶葉的口味也很難在消費者那里統一和標準化。在小罐茶鋪天蓋地的“機器化”宣傳時, 一些偏愛手工傳承技藝的消費者,會在小罐茶公眾號后臺留言,能否保留一些手工制作的產品。
小罐茶在采摘上也顯出“迷惑性”。官網上介紹,所有茶青均由經驗豐富的老茶農純手工采摘。與機器采摘相比,手工采摘“品質更優(yōu)異”,且“獨有的截斷面更利于特級茶的制作”。但它同時又在多個場合宣傳正研發(fā)采茶機器人,一篇稱揚其工業(yè)化成績的文章,甚至直接寫出了與其官網相反的文案:“人工采摘隨意性強,容易產生不同等級的原料混采,茶葉外觀不勻整、不美觀,導致茶葉加工品質不穩(wěn)定?!?/p>
在傳統和現代的更迭過渡中,小罐茶在傳播中突然擁有了無所不包的身份,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,每一道工序,都具備了無窮多的可講述的故事。
03 走到岔路口
小罐茶的故事講得確實精彩,遠超過杜國楹此前的四次創(chuàng)業(yè)。杜國楹此前的創(chuàng)業(yè),都很短暫,大多三到五年便逐漸沉寂,給人“干幾年就卷錢跑路”的印象。
不過杜國楹把小罐茶當成自己的最后一次創(chuàng)業(yè)?;仡櫱鞍肷?,他覺得自己和做農夫山泉的首富鐘睒睒最大的區(qū)別就是,太不專一,總是在打廣告而不是做企業(yè)。所以,小罐茶,成了他重啟企業(yè)家人生的最后寄托。
為了完成人生的最后一躍,杜國楹不僅掏出過去二十年積攢的家底,還喊來了自己的老朋友紫光集團“芯片狂人”趙偉國。
外界難以知曉他與趙偉國如何相識,不過二人公開的最早的交集,是杜國楹第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壹人壹本時。2012年12月17日,清華系紫光集團總裁、實控人趙偉國通過健坤投資,出資105萬元,從北京君聯睿智手里買下了壹人壹本22%的股權。
22天后,即次年的1月10日,同為清華系的同方股份就以13.68億元收購了壹人壹本100%股權。這一收購,讓壹人壹本老總杜國楹和剛剛入股的趙偉國都大賺了一筆。
同方股份公告稱,擬以13.68億元收購凈資產為2.42億元的壹人壹本,收購分兩步:一是向杜國楹等14名交易對象,以7.02元/股的價格發(fā)行股份,收購壹人壹本75.27%股權;另以不低于6.32元/股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募集配套資金,用于收購健坤投資和馮繼超所持的壹人壹本剩余24.73%股權。
事實上,壹人壹本當時在業(yè)內的口碑一般,被認為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產品。13.68億元的預估值,較其同期2.42億元的資產帳面凈額增值了近4.65倍。
更詭異的是,當時有媒體調查稱,壹人壹本銷售數據造假,疑似夸大了銷量。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,同方董事長陸志成仍然強行推進完成了收購。
這次收購一成,22天的時間,健坤集團就實現了從105萬元到3個億的增值,趙偉國的投資溢價285倍以上。
而另一邊,杜國楹也借此名列同方股份第二大股東,并在三年解禁期滿后,迅速賣掉手中80%多的增發(fā)股,獲利近20個億。
雖然這一番操作中,趙偉國與杜國楹看似并沒有直接交涉,但同方股份以如此高的溢價收購壹人壹本,趙與杜卻共同成了最大的獲益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同方股份與紫光集團是兄弟公司,當時便有外界猜測,這宗收購可能存在利益輸送。
在這場共贏的收購之后,杜國楹與趙偉國顯然關系更近了一層,即便杜國楹離開壹人壹本再次開始全新的創(chuàng)業(yè),即便茶行業(yè)與趙偉國一直以來的電子消費領域毫不沾邊,但還是輕松拉來了這位老朋友加持,趙甚至拉來自己的朋友——紫光集團高管李祿媛、龍濤等入股小罐茶。
趙偉國此后幾乎成了杜國楹人生中的貴人。小罐茶成立初,最需要錢的時候,趙偉國持續(xù)不斷加持,投資了至少數億元。2016年12月16日,趙偉國的健坤集團投資小罐茶,后者的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猛增至3億元。
2018年3月26日,趙偉國旗下的“西藏健坤載物創(chuàng)業(yè)投資有限公司”成立的一支基金共青城坤茗,投資入股小罐茶,其中基金出資人包括疑似紫光集團的高管龍濤。另一位同名高管李祿媛控股的紫光匯金也同樣出資入股小罐茶。
2019年4月3日,趙偉國的健坤集團,以及與趙偉國有關系的偉濤電子入股小罐茶。
雖然融資次數不多,也尚未公布上市計劃,但商場摸爬已久的杜國楹,依靠他的老朋友,艱難走到了現在。然而,2019年后,小罐茶再未有新的融資,趙偉國也麻煩不斷。
紫光集團一度靠投資并購發(fā)展壯大,資產總規(guī)模增長至約3000億元,然而,2020年,紫光集團卻出現現金流斷裂,2021年7月進入破產重整程序。根據趙偉國前期披露的信息,及胡潤百富榜數據,這期間,趙偉國個人的身價暴漲5倍多,從2005年的45億元,增長到2019年的250億元。
去年,趙偉國因為實控公司與原紫光集團旗下公司之間的利益輸送,而接受調查。據報道,趙偉國曾違規(guī)將本單位的盈利業(yè)務交由親友進行經營,以明顯高于市場的價格向親友經營管理的單位采購商品,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利益行為,從中獲得了巨額利益。
失去了老友,猶如斷了臂膀的杜國楹,面對巨大的上游產業(yè)鏈投入,能否實現穩(wěn)健的財務水平,擺脫對資本的依賴,依然考驗著他的企業(yè)家尋夢之路。
關鍵詞: